在宁波横山水库上游,曾深陷“垃圾围城”困境的箭岭村,如今已蜕变为全国乡村生态治理的标杆。这个位于饮用水水源地的村庄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,通过构建“全民参与+循环经济+生态教育”的治理体系,不仅让地表水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Ⅰ类,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,其“低碳生态教育示范村”项目还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经费支持,入选全国科普日核心活动。
走进箭岭村,“环保集市”的热闹场景引人注目。这个首创的环保平台设置了23类垃圾回收标准,已累计开展70期,覆盖18620人次。73岁的村民王小女就是积极参与者之一,她带动全家建立“环保台账”,一年回收农药包装3000余件。在村里,每户都配置了家庭垃圾分类桶,日均处理厨余垃圾120公斤,通过创新的“厨余+干物质”混合发酵法,年堆肥80吨实现生态还田,让化肥使用量下降80%。全村累计减量垃圾320吨,村民环保参与率高达92%。
生态治理的成效正不断转化为经济收益。依托“箭岭股份经济合作社”,村民们在60亩酵素农田里辛勤耕耘。村民刘国能通过酵素种植猕猴桃,亩产增收4000元,“箭岭良耕”品牌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。400亩黄精基地的建设,吸纳了47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在技术指导下,亩均产量提升15%,村民年增收超3万元。而箭岭环境学习中心培养的46名村民讲解员,在2024年就主导接待研学团队3.2万人次,让村里的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.32亿元。
这份成绩单的背后,是箭岭村独特的治理模式。村里以箭岭志愿者协会为核心,建立“1名志愿者+2名党员+10户家庭”的环保互助网格,覆盖全村496户,再加上政府保障、专家指导,形成了“政府保障—协会统筹—专家指导—村民自治”的环保治理共同体。《箭岭村生态环境友好村规民约》的推行,以及“生态积分—福利兑换”激励机制,让村民们参与环保的热情更高涨。“环保帮帮团”五年入户指导2.1万次,方言版《环保三字经》让300余名村民学会正确垃圾分类,“村民夜校”累计培训680人次,不少村民还转型成为“生态讲师”。
如今的箭岭村,生活垃圾减量90%,村集体经济年增长超20%,生态产品溢价率超200%,其环保集市模式已复制至23个村,厨余堆肥项目更是登上了美国堆肥实操界权威期刊。从“垃圾围城”到“零碳乡村”,从默默无闻到2025年社区环保公众参与先进典型案例,箭岭村用实践证明,全民共治能绘就出生态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新画卷。
来源 | 《环境保护》杂志
编辑 | 李夏菁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